文/灵基咨询 三木
这段时间都在做总结曼联连续低迷,争冠希望渐行渐远,企业准备半年报,媒体忙着盘点,虽然下半年已过去一个月,现在想来,上半年彩电业曼联连续低迷,争冠希望渐行渐远的故事还是应该有个总结的。特别是撕逼的那段,还是蛮有意思的。
除曼联连续低迷,争冠希望渐行渐远了规模相对弱的小C和K参与极少,以及外资背景的S、S没参与外,有点影响力的L、X、W、H、C、T都参与了。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都远超过彩电市场半壁江山,可谓轰轰烈烈影响深远。
价格撕到了免费
两三年前,彩电业的毛利已在走低。由于毛利不高,传统彩电厂商为了防止做死,还成立了价格联盟,希望用规则守住生存底线,为大家都能活着而努力。
L品牌进入后,彩电业短暂的好日子拜拜了曼联连续低迷,争冠希望渐行渐远!这个价格屠夫比以往的任何一个都狠,发布会的主题就是降降降,降的传统彩电制造商只跺脚,但好像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碰到一个拿内容赚的钱,来补贴卖硬件亏的空的疯子,他们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唯独只能看着你降降降,我忍忍忍,你再降降降,我再忍忍忍。看你能降到哪一天!
本以为这事有个终结日,但疯子到底是疯子,它的行为常人无法理解也不能想象的。你觉得差不多玩不动的时候,L品牌却玩的正开心,414又破天荒的来了一个“硬件免费”!
请小编允许笔者在这里爆一个粗口,“卧槽”!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彩电厂商听说这一消息后的感受。
以前是讨厌,现在真的是讨打。连同为互联网品牌的友商X也坐不住了,斥其硬件免费实为清理一下库存,对于这种将电视硬件仅仅作为内容通道而忽略硬件价值的做法也作出表态,绝不认同。
传统彩电企业当然更不乐意啦。H品牌不认为硬件免费是一种行业发展的模式,C品牌则好心提醒消费者,以超低价胜出的产品,必然在制造环节上大打折扣。
这场口水撕逼战持续了一整月,引领了整个4月的彩电舆论风向。导致无论什么彩电品牌的发布会,L品牌的硬件免费对行业的影响怎么看,成了必问的问题。这种频率这种热度,对关注彩电业十年的笔者来说,也算是奇葩!
就在昨天,414宣布硬件免费的L品牌又宣布推出硬件免费升级服务。
呵,呵呵,呵呵呵,没完没了了...
还有权威数据吗曼联连续低迷,争冠希望渐行渐远?
前两年,对于第一的撕逼还没那么猛烈,那时候的彩电市场还挺清新。
全球彩电市场排名看DisplaySearch,三星当老大很多年,没人撕逼,与三星撕第一那是笑话。国内数据看奥维云网和中怡康,统计口径不一样,也基本上是奥维排名中C品牌常年第一,中怡康排名中H品牌连续多年第一,也算权威,没多人会去挑战这个相对权威的数据。
但从2015年年末到2016年上半年,变了,彻底大变样了,第一完全被玩坏了!
谁都有第一的证据!从奥维、中怡康的单月数据,到京东单品销量数据,再到天猫、苏宁、国美...但凡涉及到销售的渠道商,都开始公布数据了,于是,什么单品第一、尺寸第一、周第一、月第一、季度第一...纷纷都来了!如果谁质疑,那么彩电品牌商都可以义正言辞地告诉你,我这个数据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
你怎么反驳?如果说奥维中怡康权威的话,难道京东、天猫、苏宁、国美他们公布的数据就不权威吗?那显然是不妥的。
上半年,彩电数据市场可热闹了。第一成了撕逼的又一大战役,而善于运用网络L品牌显然更游刃有余,老大贾板一条微博“乐视电视单月(4月)销量全行业、全渠道销量第一,再创历史。”引发其他品牌围攻,特别是H品牌还甩出了中怡康权威监测报告进行反驳,而贾板或许在后面偷偷乐:争去吧,起效果就行了!
渠道多了,统计口径多了,信息发布渠道多了,数据滥用的场合也就多了,权威力自然也就慢慢削弱了。
第一,对不懂的人,当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对懂的人已经失去传播价值,而这拨人明显在增多。
技术撕逼最高大上
如果说撕逼有高规格的,那绝对是没有L品牌参与的其他品牌撕逼!
不是嘲笑,路子不一样,这活,L品牌干不了,干不了,干不了!
撕逼主体以品牌商X、H、C、T为主,小C有参与,但总体以玩人工智能概念为主,对其他人来说略偏,没人愿意陪玩!小K想参与实力不够。倒是有实力的外资S、S很奇怪,有技术,表明了一下,但没有对撕,而从营销端死命推。
技术撕,在3月的新品发布潮中就有体现,朋友圈刷爆了,H品牌刷、H品牌刷、H品牌刷完X品牌刷,X品牌刷、X品牌刷,X品牌刷完C品牌刷,C品牌刷、C品牌刷,C品牌刷完T品牌刷...
“又弯又薄才够爽”、“米,信叔爽三年了,仅弯不够,无U不欢”、“不要迷信弯,不要信忽U”、“不要迷信弯和薄,不带O的都是耍流氓”、“不迷弯,不信薄,表扯O,画质够硬,才能叫爽”。
这是笔者见过的彩电品牌宣传“杜蕾斯”化最好的一次,以后刷屏多次,但这么带劲的技术刷难见了。
可惜的是L不在,好戏没有锦上添花,真别说,笔者还真想看看,如果有点技术,L品牌怎么做这个文案!
好了,撕逼三大战役如此。
文毕,笔者不再琢磨谁撕逼的厉害,反而在想:除了规模较小的C和K参与极少以外,为啥外资品牌S、S的几乎不参与,而且这几年在宣传方面都没有怎么参与?
终究品牌不是撕逼撕出来的,而是通过点滴积累建设出来的。水军灌不出品牌,只有稳定的质量和贴心的服务,才是品牌建设的正确路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