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阿赫利特攻入制胜球,取得胜利的斧头。”
书阿赫利特攻入制胜球,取得胜利的意义,庄重又日常。
阅读,似呼吸,似生命,
似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这份每周更新的新书书单
供广大读者了解重庆出版集团的出版动态
也方便大家更便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
切记——
“如果生活让你看书的时间变少,那你最好改变你的生活,而不是少看书。”
生活不息,阅读不止……
Anyway,一起读书吧!
AUG. 22
2016
+
01
《杏仁树的守望
》
作 者:【美】米歇尔?克拉桑迪
巴以冲突版《追风筝的人》
战火中成长的孩子
该如何选择生命的方向阿赫利特攻入制胜球,取得胜利?
妹妹被地雷炸成碎片,房子被强制征收,随后父亲又被关进监牢。为了维持一家八口的生活,十二岁的巴勒斯坦男孩阿赫玛和弟弟阿巴斯被迫辍学,前往以色列人的工地打工,却又意外导致弟弟残疾。
逆境重重,似乎永无希望,只有屋后的杏仁树是一家人的心灵寄托。然而阿赫玛并未放弃挣扎,凭借自己的数学天赋,阿赫利特攻入制胜球,取得胜利他敲开了耶路撒冷大学的大门,但在门后等待他的事物,将会把命运转往他始料未及的方向……而与此同时,他最亲的弟弟阿巴斯,却走上了与他完全相反的复仇之路。
战争与和平、种族与仇恨、包容与希望、亲情与爱情,在六十年的岁月流转之后,他们该如何得到救赎阿赫利特攻入制胜球,取得胜利?
02
《文具盒里的时空漫游》
作 者:【英】詹姆斯·沃德
一部藏在小小文具盒中的趣味文化史
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
1945年雷诺兹圆珠笔发售时的火爆场面堪比今日苹果发布新机?
上世纪末风靡全球的MTV音乐录影带与涂改液原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被文具控们奉为“文青三宝”之一的MOLESKINE笔记本,也是海明威、梵高、毕加索们的心头好?
这是一部GEEK眼中的文具演化史。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笔触从历史深处打捞出各种关于文具的迷人细节,既具备GEEK式的严谨、理性与趣味,又兼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是相当值得文具迷们收藏的一部作品。
03
《晋王羲之十七帖》
作者:洪亮
名家点评,经典呈现
超具性价比的必备书帖
本系列是当代书法篆刻名家洪亮根据多年艺术研习造诣,总结书法创作规律,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及中小学生编写而成。全书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楷书、行书、草书碑帖,将这些稀世珍宝以精美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在书法爱好者眼前,同时加以讲解点拨分析,使读者能清晰了解这些佳作运笔的走势、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感悟其中的奥秘,从而提升自己的书法造诣,受益无穷。
04
《最日本
》
作 者:熊佳树
深度剖析日本社会
《最日本》以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和体会为基础,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一个正确观察日本的新视角。
内文精选日本数处民居、茶室、庭院、公共建筑、街景、神社、寺庙、名胜等图片,无论是去日本留学、生活还是旅行,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人民,都可以翻翻这本图书,相信会有所收获。
05
《帝国的誓言卷二:火神之门》
作 者:【美】托马斯·哈南
经久不衰的经典实施奇幻巨作
英美奇幻文学TOP10作品!
在这个浩瀚的新时空,东西罗马联军双剑合璧,不惜以出卖盟友为代价,击退了大举来犯的波斯铁骑。但背信弃义的和平难以长久,危机在鲜花和盛宴下慢慢进逼:东罗马皇帝怪病缠身,政权岌岌可危;一路溃逃的波斯残部则如百足之虫,欲借助邪神之力东山再起。
自身难保的马克西安不得已放曾经的帝王们自由。但眼见帝国渐渐走向衰亡,他们的野心也再一次被这乱世点燃……
06
《理想国》
作 者:【古希腊】柏拉图
柏拉图代表作
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柏拉图在书中以苏格拉底的口吻,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本书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本周精彩试读《理想国》
苏:那好,请您再回答一次我刚才的那个问题,一个人爱好一样东西,是爱它的全部呢,还是只是一部分呢?
格:当然是全部。
苏:哲学家爱好智慧,我们不也可以说哲学家爱好的是智慧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一部分。
格:是的,他爱全部。
苏: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且他尚且年轻,当他还无法清楚地判断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益的情况下,我们是不会说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或一个爱智的人。这个道理就像是我们不会称一个不饿且不想吃东西的人为爱食者一样,我们也不会说他有好胃口。
格:很对。
苏:如果那种对任何学问都有所涉猎,且不知疲倦总是好奇的人能不能称作爱智者或哲学家?
格:如果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人能算得上是爱智的话,那么太多荒谬的人物都能被叫做哲学家了。那些爱看的人也应该是爱学习,也在爱智的范畴之内,还有那些数量很多的爱听的人应该也在此范畴之中。这种人在真正认真的辩论和研究场合是见不到他们踪影的,他们的耳朵像是租出去听合唱了似的,一到酒神节,不管城里乡下,他们到处跑,只要有合唱,总能见到他们。类似这种人,还有那些很次要艺术的爱好者我们要不要称之为哲学家呢?
苏:当然不要。他们只是有点像哲学家罢了。
格:哪些人算是真正的哲学家呢?
苏: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格:这话很对,不过您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苏:这话和别人说不明白,不过,我想您应该会同意。
格:什么观点?
苏:美与丑是对立的,也是分开的。
格:哦,当然。
苏:但它们同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格:是的。
苏:其他对立相反的事物也可以这么说,比如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以及其他类似的概念。这个说法就以下面这种方式表述也能成立。就它们本身来说它们各自都是单一的,但由于它们会和行动及物体相结合,结合以后就都不是单一的了。
格:您说得对。
苏:那么我要画条线把两类人分开。一边是您说过的看戏迷、艺术迷、爱干实务的人,另一边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一类人,能配得上哲学家这个名号的这类人。
格: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苏:那边的那种人是声色的爱好者,他们喜欢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以及一切由此而组成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他们在思想上并不认识美本身和爱美。
格:确实如此。
苏:这边的这种人可以从美本身的角度来理解和领会美,这种人不是很少吗?
格:很少,很少。
苏:如果一个人只是知道很多美的东西,但不知道美本身,就算有人引导他认识美本身,他也未必就可以做到。您觉得这种人的一生是在梦中呢还是清醒的呢?您想想看,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他总把事物的形式误以为是事物本身,那他不就等于在梦里吗?
格:我承认他的一生就犹如在梦中。
苏:再来说另一类人,这类人与前者相反,他认识美本身,不但可以清楚地分辨美本身和包含美本身在内的许多具体事物,而且不会将具体事物和美本身混淆。您说,这类人的一生,是醒着还是睡着呢?
格:他是完全清醒的。
苏:那好,我们就说这类人的心智具有“知识”,前者在我们看来心智只有“意见”,您说对吗?
格:当然是对的。
苏:要是刚才我们说的惹怒了那些只有“意见”没有“知识”的人,他们大发雷霆,怒斥我们在欺骗他,我们要不要因此委婉地告知他们,他们的心智缺了知识呢?
格:我们要婉转地让他知道这一点。
苏:那要对他们怎么说呢?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不妒忌他们有知识,相反我们都因此觉得很高兴。紧接着再问他下面这个问题,一个有知识的人,知道的是一点点呢,还是一无所知呢?您来帮他回答看看。
格:我会这样答复,这个人总是知道一点点的。
苏:您说的这个“一点点”是“有”还是“无”?
格:我们怎么会知道“一点点”是“有”还是“无”呢?
苏: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可以断言,完全有的东西是全然可知的,同样地,完全没有的东西也就是完全不可知的。
格:那是可以这么说的。
苏:那如果有这么一种东西,它既有又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是介于全然有与全然无之间的?
格:可以。
苏:既然知识与“有”相关,无知与“无”相关。只要有这些东西,我们就必须找出和介于无知与知识之间状况相对应的东西来。
格:是的。
苏:刚才我们不是说过一种叫做“意见”的东西吗?
格:有的。
苏:它和知识是属于同一种能力,还是不同种能力呢?
格:它应该属于另一种能力。
苏:由于意见与知识分属于不同的能力,那与之相关的东西就自然不同了。
格:必然是的。
苏:如果我们说知识天然地与“有”相关,那就可以说知识就是知道“有”和“有者的存在状况”。不过,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停下来说明一下这个区别。
格:什么区别?
苏:首先,我们身上以及其他一切东西所具有的功能要先划归为一类,即我们能从事各种力所能及工作的“能力”。比如,看、听都是这种能力之一,如果您同意我做这样的归类。
格:我也是这样理解的。
苏:那我就先告诉您对这些功能的印象。纵然功能不具备颜色、形状或其他类似的外观,无法直观体现出来,但在许多场合,我可以根据它们的功能分辨各类事物的特质。我只关注功能的相关者和效果。这个也就是这些功能之所以称为功能的依据。如果它们与同一件事相关,并完成的也是同一件事,那么就可以称它们是同一功能,如果与相关的事不同,所完成的也不同,那必然是不同的功能,您说呢?
格:我的意见和您一样。
苏:我的好朋友,那我们就言归正传。请您告诉我,您觉得“知识”是一种能力吗,还是您认为它属于其他属类?
格:我没有别的归类法,能力是所有功能中力量最大的一种。
苏:那“意见”呢?它是不是也应该不属于能力范畴,而属于其他范畴呢?
格:不是。我们之所以能形成意见,就因为我们有形成意见的能力,而非其他。
苏:可是,就在刚才您还说知识与意见是两码事啊。
格:是的,因为不会有明事理的人将绝对不会有错误的东西和容易有错误的东西混为一谈的。
苏:好极了。那我们的看法就一致了,意见和知识不是一回事。
格:它们不是一回事。
苏:所以它们拥有的能力不同,与它们相关的东西也就各有不同。
格:必然如此。
苏:照我看,知识应该是与“有”相关,因为知识就在于认识“有”的状况。
格:是的。
苏:至于意见,它的能力就在于形成意见。
……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